雙關性歇后語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詞兩義的雙管,另一種是諧音雙關。
一詞兩義的雙關是指在后半截出現(xiàn)一語雙關。表面上看,后半截是對前半截做解釋說明,但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語義。例如:騎毛驢看唱本——走著瞧、張飛穿針——大眼對小眼、等。這類一詞兩義的雙關性歇后語強調的是后半截的實際意義,因此本地化翻譯公司可以舍棄它的表面意思,直接譯出雙關的含義。
例:等他們趕來增援的時候,已是“正月十五貼門神——晚了半月啦。”
But they were too late for rescue.
分析:正月十五貼門神,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風俗,蘊含著佛教文化,如果照字面直譯,讀者很難理解。本地化翻譯公司舍棄了前半截的喻體,直接翻譯后半截的喻義,簡潔易懂,一目了然。
還有一些歇后語時諧音雙管。這類歇后語利用同音或近音字諧音的特點,由原來的意思引伸出所需要的意思,形成一語雙關。例如:和尚打傘——無法無天、飛機上掛暖瓶——高水平、孔夫子搬家——凈是書等。這種歇后語具有很強的漢語語言特色,要仔細品味才能體會到它的巧妙之處。對于這類歇后語,在翻譯時本地化翻譯公司無法做到形神兼?zhèn)?,因為譯文不可能也做到諧音,所以翻譯公司只能采取意譯的方法,即舍棄前半截,只譯出后半截的實際意思。
例:我在店里呢,是燈草拐杖,做不得主的。
My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doesn’t permit me to make a decision individually.
分析:原文中“燈草”是指用來做“燈心的草”,用它來做拐杖肯定“柱”不得,也就是不能依靠的?!白霾坏弥鳌钡摹爸鳌迸c“柱”諧音,形容一個人沒有權利做決定。本地化翻譯公司采取了意譯,舍棄了前半句,直接譯出了后半句的引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