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黑人肉体狂欢大派对_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_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_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上海唐能翻譯公司吉祥物
+86 400-693-1088    +86 21 6279 3688 ENGLISH> Japanese>

新聞資訊

口碑相傳 見證實力

首頁 > 唐能新聞 > 詳情

翻譯中4種情況導致了詞匯空缺

發(fā)布時間:2017-02-20 10:55:41 作者:唐能翻譯 分享至:

  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小伙伴問XX詞怎么翻譯成中文或英文比較好。在翻譯中,有時候要在不同的語言中找到一個完全匹配的詞確實不易。如果譯者不了解詞匯空缺現(xiàn)象,勢必會給跨文化交際帶來困難,給回譯造成障礙。為此,研究有關詞匯空缺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那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看待英漢互譯時的詞匯空缺呢?下面唐能英文翻譯公司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些有關于翻譯英語的事情。


  1、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驗的差異引起了詞匯空缺

  我們知道,語言常常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人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語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們所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里不存在,那么語言就可能出現(xiàn)空缺。

  比如:Salad這種涼拌菜源于法國,英國人先沒有這道菜,語言中也不存在這個詞,因此只好從法語中原封不動地“移植”過來,漢語也是如此。

  在我國,吃飯問題長期以來都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因而成了人們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人們見面時總愛說:“吃過了嗎?”在一般情況下,說話人并不十分關心聽話人是不是吃了飯,只是打個招呼罷了。

  但如果向英國人問起“吃過了嗎?”他首先的反應是“怎么,沒吃過你會請我吃?”有時還可能對問話人產(chǎn)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見面就問我吃沒吃,沒吃又關你什么事?”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漢語中出現(xiàn)了許多圍繞”吃飯”問題所建立的詞語和表達法,但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對應的表達法。

  比如我們說“吃閑飯”(lead an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譯成英語就無法字字對應了。

  所謂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驗問題,還涉及到特定語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種語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該語言的人物密切相關的表達法。

  比如,漢語中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其中“盤古”為中國傳說中人物,該名字所具有的含義是一種明智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國的語言文化中。

  同樣,作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經(jīng)》也為西方所獨有,而且《圣經(jīng)》中的人物Cain(該隱)現(xiàn)已引申為“骨肉相殘”,為世人所接受,所有這些都已成為歐美人的文化遺產(chǎn)。對中國人來說,這些都是歐美文化的個性,與中國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譯此類作品時,譯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補充說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釋清楚。

  比如,如果把“東施效顰”簡單地譯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義就沒譯出來。東施是誰,西施又是什么樣子,只有中國讀者理解。如果譯文讀者也明白“東施效顰”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那么就得對譯文進行解釋性加工。

  2、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各語言之間常出現(xiàn)相對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

  2、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各語言之間常出現(xiàn)相對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

  中國人把娶媳婦、賀生日稱為“紅喜”,把老人過世稱為“白喜”。對于沒有接觸過我國文化的歐美人來說,把要熄婦說成”紅喜”并不費解,英語就把喜慶問稱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紀人的去世也當成一大“喜事”,這就令他們奇怪了。因此,與歐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稱作“白喜”是我國文化的個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

  歐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歐美歷史上曾一度占統(tǒng)治地位,教會的勢力往往凌駕于國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國,人們心目中只有“開天辟地”的盤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爺”。

  上帝和老天爺所代表的東西截然不同,含義也不大一樣。尤其是“上帝”這個概念,具有較濃的基督教色彩,是歐美文化的個性。再如,漢語和英語中都有“龍”的字眼,但“龍”在英語文化中是沒有“地位”的爬行動物,是令人們厭惡的象征,在漢語中則恰恰相反。

  在我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征,后來又引申為珍異、高貴的象征,語言中也就相應出現(xiàn)了“龍顏”,“望子成龍”,“乘龍快婿”,“龍鳳皇祥”等褒義表達法。從這種意義上說,“龍”是我國文化的“特產(chǎn)”,是一種文化個性。

  4、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同也會使語言產(chǎn)生詞匯空缺現(xiàn)象

  同一客觀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價值,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具有不同內涵。如漢語和英語中“狗”的含義就大不一樣。在西方,狗是忠誠的伴侶動物;但在我國,人們通常對狗有種厭惡的心理。中西方人對狗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語言中反映出來。


在線下單
需要可靠的翻譯服務?具體咨詢,請致電唐能
+86 400-693-1088
+86 21-62793688
也可以輕松下單,快捷方便,唐能會有專業(yè)的翻譯客服主任在24小時內聯(lián)系您
上海咨詢
+86 21-6279 3688
北京咨詢
+86 400-693-1088
深圳咨詢
+86 13022184137
美國咨詢
+1 332-254-6374
微信客服
投訴渠道
投訴渠道2
Copyright 2006-2012 Talking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